资源共享,记录个人心得等

为什么高调纪念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一百年了。深深避讳六四、民主、西方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却在这一天高调纪念五四。由青年知识分子发起的弘扬民主和科学的五四爱国运动为何深受共产党的喜爱?

两个五四

大家耳熟能详的五四运动实际上应分为两个截然有异而相互关联的运动。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一个是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915年到1923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等为先驱掀起的思想启蒙运动,批判中国的儒家等级专制制度和封建迷信文化,提倡并尝试将西方的民主价值和科学观念引入中国,就是所谓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另外一个是五四当天发生的一个抗议活动。它是一个带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色彩的在外交方面争取中国权益的这样一次活动。”

一战之后的1919年一月,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将中国山东的主权从德国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学生和青年工人的激愤。五月四日,三千多名北京学生突破军事防备齐聚天安门,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抗议游行。虽然中国代表最终放弃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巴黎和会让中国的青年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西方的全面推崇转向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失望。同时,马克思主义刚刚通过1917年布尔什维克建立的苏维埃政府扎根于俄国。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理念开始在早批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中宣传开来。

两个派别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力量在苏联的影响下分化成两个派别:以胡适、蔡元培为代表的温和派反对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文化的文艺复兴;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政治派则推广马克思主义、高举民族主义旗帜,宣传革命精神和无产阶级领导。

陈奎德:“五四运动经过历史复杂的演变,最主要剩下的是三大力量、三大思潮。一个就是民族主义,另外一个就是自由主义,再一个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或者社会主义都是最激进的一派。由于当时还有外部的危机,特别是日本对中国的压迫、对中国的侵犯。使得民族主义这方面的力量越来越高涨。”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逐渐获得政治力量,温和派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其所推崇的民主与自由同时被淡化,这场从文化启蒙和民主主义思想开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随着历史的演绎背离了初衷,很快发展成了一场民族主义思潮。

胡适在晚年指出,“在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为一个政治运动。”可以看出温和派无力把控这次运动方向。

王康:“它作为一个启蒙运动不是很成功的。我说的极端一点某种程度上面它的教训大于经验。它的失误多于它的成就,尤其跟西方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比)。”

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运动拉开了序幕,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群众基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留给后人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也带给我们许多激励和反思。五四之后,对个人主义的推崇回归到了对集体社会的依赖,对人人平等的尊重变成了对一党领导的绝对服从,对民主自由的追求转换成了向无产阶级专政的靠拢。今天的所谓“五四青年节”,完全摒弃了五四对民主的倡导,而仅去弘扬滋生的民族主义和激进主义。

陈奎德:“我想中国共产党现在它要高调地纪念五四,它要占据某种道德的制高点。实际上它的精神都是对五四运动的一种歪曲,或者是一种中间取它自己认为有益的部分而完全摒弃了五四最主流的例如民主与科学。”

在“捍卫主权”、“抵制日货”、“中国一点也不能少”的口号一次又一次响起的政治环境中,主宰着中国的是激进的意识形态。五四运动真正的精神在今天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铭记。

陈奎德:“五四的最主要的精神民主根本还没有实现。所以五四的运动并没有完成,虽然100年了。要从中国内部的腐朽的失败的体制中间夺回中国人自己的权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赞(0)
转载需标明出处Lee's Blog » 为什么高调纪念五四运动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