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Lee's Blog

36.中国式爆仓风险:董事长跑路的幕后推手

2018年,股市跌了近1/3,是公认的资本寒冬之年。随着A股市场下跌,市场上也跟着出现了些“奇葩事儿”,比如400多位董事长跑路玩起了“失联”,80多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其中,国资频繁接盘民企控制权还进一步引发了国进民退的争议。这些热点新闻的背后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幕后推手,那就是股票质押,今天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

首先,我们谈下股票质押是什么?

股票质押它本质上是一种“质押式债务融资”,质权人向股东借出资金,条件是股东以股权作为质押担保,并支付利息费用。根据质权人的不同,质押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场内质押和场外质押。质权人是券商的,需要通过交易所这个中介环节,所以叫场内质押;而质权人是银行、信托的,直接在中证登登记就可以,我们就叫它场外质押。

既然涉及到双方的“交易”,那么必然存在契约。这个契约就是质押协议。质押协议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的要素:质押率、融资成本和期限。质押率就是你拿抵押物去抵押融资,人家给你打的折扣,一般是40%;融资成本就是你用抵押物作为担保,借钱要给的利息,一般是7%-8%;期限则随双方协商而定,但场内质押一般最多3年。

那么当时A股市场上股票质押的情况如何呢?

从规模来说,A股几乎无股不押,截至2018年10月质押市值达到了4.9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接近10%。

从质押比例来说,也就是上市公司质押股票数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来说,总体在22%的比例,有74%的股票是低于30%的,5%的股票达到50%以上。

从解押情况来说,去年质押到期规模已经上升到2.6亿元,但是实际解押只有1.6亿元。同时,“借新还旧”已经行不通了,质押融资额已经低于到期的需解押规模了。所以对企业来讲解押的压力也到了高峰。

股东还款是正常的解押路径,但应当注意,股权质押的抵押物是股票,它的价格是波动性非常大的,一旦股价不如人意,抵押物的价值大幅下跌,质权人就有无法正常收回资金的风险。为了确保正常收回资金,质权人会对股价逐日盯市,并划定股价警戒线和平仓线,来度量质押的风险。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两条线: 100元的股票,拿去质押融资,质押率40%的话可拿到40元。这时候警戒线就是40元(1+融资成本比如10%)警戒比例160%,最后是70元左右。而平仓线的话,就是警戒比例160%改成平仓比例140%,最后是62元左右。当股票价格不断下跌时,跌到警戒线70元时,就会要求股东补仓了,如果跌到平仓线62元以下时还没有补仓,质权人就有权强行平仓,也就是大家所听过的质押股爆仓了。

也就是说,当股价下跌到危机线,大股东不愿意或者没能力补时,就会迎来爆仓。爆仓主要会带来两个风险:一是冲击股价。二是如果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过高,可能会丧失控制权。2016年,“同洲电子”成为第一家因大股东股权质押达到平仓线而转让控股权的公司。当时的实际控制人袁明质押给国元证券1.22亿股,占持有比例的96.53%,后来因为经受不住平仓压力,与小牛资本达成意向转让控股权,才得以解押。所以,如果股价不断下跌,对质押股东而言,压力是非常大的。

2018年股市低迷,质押爆仓风险集中暴露。比如7月13日,凯瑞德公告称,因近日公司股价下跌,股东任飞、王腾通过山西证券融资融券账户持有的部分公司股票被强制平仓。平仓数量合计547万股,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12%。7月17日,迪维迅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北京安策质押给德邦证券和第一创业证券的部分股票出现平仓被动减持的情况,累计减持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0.66%。大面积的质押股爆仓背后,是质押股东们的苦不堪言。

但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面一样,当上市公司大股东被股票质押爆仓危机压垮时,也为外部人提供了低价接盘其股权甚至控制权的绝佳机会。2018年年初至10月,发生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司就有76家。

当时接盘的外部投资者大致有三类:国资国企、金融资本和互联网独角兽。三种类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国资接盘。76家变更控制人的公司中,有近22家的接盘方是国资。国资接盘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面临资金断裂的公司和股东来说,引入国资不仅可以缓解流动性,而且有了国企背景,公司从银行获得授信将更为便利;其次,对于国资来说,不仅可以取得控制权帮助上市公司起死回生,而且还能因此为地方的纳税提供支撑保障。

爆仓危机下的收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转让价格极其便宜,当时甚至出现了1元购、0元购这种不可思议的案例。例如上市公司“金一文化”的原实际控制人将控制权转让给海淀国资委,代价只是象征性出资1元。而交易标的是1.49亿股股份,对应市值近12亿元。这还不是最便宜的,18年5月,””ST天业”以0元的价格将10.2%的股权转让给“高新城建”,而接收方背后实际是济南高新区国资委。

这波股权质押风险越演越热,最终引起了监管层的介入。监管层不断发布利好政策,鼓励国资、券商、险资、私募基金等各级主体帮助经困,尤其是民企股权质押风险。2018年10月23日,深圳市政府安排数百亿元资金,帮助当地上市公司缓解短期流动性难题,打响了股权质押经困的第一枪。在这之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各地方政府以及沪深交易所纷纷助力股权质押经困基金。目前各地政府经困专项基金规模已超3500亿,券商、基金、保险相关产品规模分别达2000亿元、725亿元、1060亿元,另外已有超93亿元的经困专项债已完成发行。按此计算,目前经困资金总规模已超7000亿元,已有至少74家A股公司宣布获经困基金支持或正在开展合作。在各方支援下,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逐步降低。并且,目前股市已经处于估值底部,股价下跌的空间也较小,股权质押的风险得以缓解。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股票质押,A股在2018年股价不断下跌时,股票质押的情况、质押股爆仓产生的机制及后果,然后也介绍了当时质押危机背景下给外部人的潜在投资机会。2018年是股票质押风险集中爆发的典型年,不过后来在多方主体的努力下,各种经困基金的帮助下,这颗A股的系统性大雷已经基本得以缓解。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