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空难无人生还,这其中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中国舆论场引起一片哀悼之声。
然而事情往往会向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本来是一场单纯的技术性事故,随即演变为不同的社会舆论事件。
空难中罹难的一个浙江女大学生的朋友,在网上曝出正规媒体要求采访的私信,将之称为媒体“吃人血馒头”。
所谓照顾受害者家属的感受,避免舆论伤害、保护隐私,看似新闻伦理,但却似是而非。
首先,对遇难者的报道,只是一般生活,并非隐私范围,这是新闻报道的常态。此次空难之后,国外媒体上也有很多对家属、朋友的采访,对遇难者身份的报道。
其次,对遇难者更加具体的报道,更容易引发同情、关怀、追责,反思,也给受害者或家属带来更多的保护、更大的谈判能力。相反,当具体的、鲜活的人被抽象化、变为冷冰冰的数字之后,家属与公众就更容易“情绪稳定”。所以中国的现实往往是受害者家属求关注以争公正而不得。
与其说“反感吃人血馒头”,是在保护隐私、呼吁新闻伦理,不如说是在舆论抑制的大背景之下,大众条件反射式的、同时也是广泛的、对媒体的敌视。
正规的媒体并无恶意,但社会中却有。
在遇难女生微博被曝光后,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污言秽语,不堪入目。这些留言非但没有丝毫怜悯,反倒散发出仇富的味道。
有人发微博评论这个现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会去一位遇难女学生微博后面恶语相向?大家去她的微博看看自然有了答案。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鹿要去,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虽然我不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这条微博被很多媒体批评,斥为冷血。
恶毒的污言秽语当然应该批评,但他没有污言秽语,明确表示不会幸灾乐祸,只是解释现象,并表达真实感受“同情不起来”。对于陌生人的死没有感觉也很正常,他可以发出不同声音,可以“同情不起来”——注意,这是一个比不同情更弱化的表述,而且还暗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情感发展过程。
实际上这条微博之所以能被广为转载,是因为它还能登大雅之堂,仅仅表达了不同情,还解释了问题。从这个角度,它不但替真正的恶意背了锅,而且那些批评它的诸多议论,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公正的——你没有他直面问题,反而用指责他冷血来掩盖自己有意无意的对真问题的忽略。
真正该直面的问题是:那些发出污言秽语的人,那些恶意的年轻人,为什么失去了同情?
同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不过在中国的社科专业期刊上,这样的文字却不难见到:“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伦理观点体系,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抹煞人们的阶级区別,宣扬普世的、普遍的人类之爱,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所以,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层社会里,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带着阶级性的人道主义,带着阶级性的同情。”
生活在这些观念体系的年轻人,必然会受到影响。
那么抛开上述观念体系,人能不能有超越阶层的同情呢?当然有。无数真实发生的故事,都印证着这一点。但反过来说,人性之中也有天然的嫉妒之心,必然有因贫富、阶层而产生的不平与愤怒。如果这些年轻人认为这种贫富与不公的来源是不正当的,鸿沟是不能依靠努力跨越的,那么这种超越阶层的同情就会越少,同时,因阶层而产生的愤怒就会更大。
所以一个底层年轻人,不同情一个能到非洲去看长颈鹿,住几千一晚的酒店的年轻女孩,即便不那么政治正确,但的确既是一个人性的无奈,也是一个观念教育的结果。
所以,哪里用得着如此惊诧?
其实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个体的敌视、阶层仇恨,两个不同的社会现象后面,却有着自洽的、连贯的逻辑主线。
对舆论的抑制,导致对媒体的仇视,而对媒体的仇视,又会带来舆论的衰落。舆论的衰落意味着普罗大众权利的衰落。而权利是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分配全社会创造财富的一个基本变量。权利,涉及到不同阶层的收入、税率,比如,打工者能与资方谈判,工资就会更高;有更大的发言权税率会更低;媒体的监督可以阻止各种白手套获取暴利。所以,媒体被广泛的敌视,往往同时发生着权利的不公,这进而会导致分配的不均衡与阶层的固化,带来绝望与愤怒,于是,阶层仇恨必然发生。
现在,这个说出不同情的微博账号已不复存在。在仇恨之后,是闭嘴,事情又回到了舆论抑制,上述逻辑完成了一个闭环。于是,又一次的,故作惊诧之下,这起风的青萍之末再一次被忽略,也再一次展开它的下一次发展。
不妨把视线拉回十几年前,2005年那一年,一身中性打扮、反直男审美的李宇春,凭借手机短信拉票迅速走红,获得”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风靡一时。比赛之中,无数粉丝用手机短信疯狂的为她投票,以至于有人称之为中国人的民主实验。所谓民主实验当然是一个笑话,选秀只是选秀。但是,大众娱乐从来不会只是大众娱乐,喧嚣之中也有寂静之声、无音之言。
当年的李宇春,以其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中性风格,遭受了激烈的、甚至恶意的嘲讽与攻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她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她的粉丝更多来自于女性。记得当时一个女同学给我说,“很多人不喜欢她,但是我就是喜欢她,就一个字,帅。”那或许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女性,第一次用“帅”这个词来形容一个女性。岁月易逝,14年不过一瞬,回过头来看,李宇春的中性风格获得认同,是无数人心底潜在期盼的一个最初的、微弱的展示。
如今,反直男审美,中性风已成蔚为大观,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中国的同性恋、跨性别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借助全球的LGBT运动,即便仍有争议,遭到打压,但已经抱团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一个显族。
当初,李宇春的中性特征是明显的,但其阶层面目却是模糊的、被忽略的。如今,新星崛起,杨超越漂亮、柔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形象,然而,她的阶层特征却异常的鲜明,成为一个吸引人、获得人气的人设,代入着无数人对自己的奢望。与此同时,小镇青年如何打破阶层固化,跨越阶层,成为舆论的常见话题。
底层的静寂之声,无音之言正透过市场,透过选秀节目不断的表现出来。阶层这个词,出现在选秀节目中,本身就是对中国阶层撕裂的反映与投射。至于空难女孩的微博下的那些污言秽语,则是这种撕裂更无底线、更无节制、更激烈的表达。而背后,则是生活在你周围,但却被你视而不见的那些穿着各种餐厅、商场、快递工作服,满脸疲惫,或沉默着工作,或冷漠的看着手机的年轻人。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这一切再一次被有意忽略,只需简单的抛出冷血的帽子,就可以避免回答:“他们为什么不同情”的难题。你所看到的这篇,可能是唯一一篇直面、某种程度上理解“不同情”的文章。
十四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却也不长。在这十四年间,李宇春的中性化风格,当初如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如今已“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飓熛怒”。那么,杨超越,还有空难女孩微博下的那些污言秽语,所预示着的下一个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