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记录个人心得等

"节约"运动

“节约”这两个字应该被建国后的每代人所熟知,因为刚上学时学习的第一篇唐诗就应该是《悯农》,也就是“锄禾日当午…”这本应是一种生活意识,一种习惯,无论是自己做饭还是去餐馆,吃多少点多少,吃多少做多少,剩下的食物打包放冰箱。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随着8月中旬出现的顶层声音,使这一习惯变成了一种命令,伴随着媒体的跟风,变成了一场“运动”,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事情被拿到了台面上,形成规定,这感觉就像是小时候家长告诉我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一种小学生似的硬性管理方式。

最开始出现的点餐实行”N-1″,也就是根据在场人员数少点一个菜,一般这种逻辑我以为只会在编程中出现,但显然没有编程逻辑中的严谨,那如果N=2呢,1呢?遇见那种只认规矩的店家,那就什么也吃不到了,我相信真的会有这种店家,毕竟大多数还是胆小的。

随后不出意外的出现了很多荒唐可笑的新闻。


杜绝浪费出奇招,一餐饮店推行称体重点餐

8月14日,湖南长沙一餐饮店推出“称体重点餐”。食客就餐入店前可先称体重,然后根据店家推荐的食物热量配比菜单进行点餐。

img

img

该餐饮店表示,此举是为引导食客适量点餐,杜绝浪费。他们还为食客免费提供打包盒,让大家将“光盘”变成自觉行为。

对此网友议论纷纷,观点不一。

点餐的时候有参考指标挺好,给有需要的顾客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浪费:

img

img

有网友则质疑,这是商家的营销手段:

img

img

按照体重作为点餐参考,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是不是不够科学?

img

img

另有不少网友表示,在公共场合量体重,会破坏一些顾客就餐的心情,多多少少也侵犯了一些人的隐私:

img

img

原文:链接


央视批有些所谓“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

8月12日,央视新闻发布微博,对一些所谓的“大胃王”吃播浪费现象进行批评。

img

央视的此次响应也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导致很多直播点播平台直接下架封杀的大胃王的账号,稿件。谁能想到,本身与政治毫不沾边的内容创作,也会遭到封杀。在多说几句,自己吃多少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自己也知道,如果这种大胃王直播能够误导观众一起购买并吃下自己所不能承受的食物,并且误导的人数还非常多,甚至已经达到了威胁国家粮食储备的地步,可能不是整治直播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了,这么多傻子在这个社会上,教育部门首先应该反思自己。


天津一饭店推出女版盒饭

为避免餐饮浪费,天津市餐饮门店频出“妙招”,记者今天从市餐饮协会了解到,位于双峰道的一家饭店给盒饭按性别进行分类,推出更适合女性顾客的“女版”的盒饭。

记者了解到,给盒饭分类主要是对米饭的分量进行了调整,辅食没有变化。“我们发现给一些单位配送的盒饭,经常有剩米饭的现象,尤其是女性顾客,由于饭量比男性顾客偏小所以剩饭较多。想着怎么避免浪费,我们就对米饭量进行了调整,以前一盒盒饭的米饭是275克左右,现在男版盒饭米饭量不变,女版盒饭的米饭量减为225克左右,我们在给附近单位配送盒饭时统计好女性顾客的数量,并征求配送单位和顾客的意见,目前都受到了肯定。”饭店负责人说道。根据粗略计算,以该饭店每日配送1000盒盒饭为例,每天就能节约大概50千克的米饭,约合25千克的大米,一年就可以节约近万公斤的大米。

市餐饮协会膳食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屈慧敏认为,给盒饭这种分类方式,可以方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饭量自由选择,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值得餐饮企业推广。

这条新闻出来,微博上的女拳们直接引爆,随后的主流媒体也频频降温,““女版盒饭”与性别歧视无关,避免浪费不妨再多些创意”;“盒饭分“男女”版?节约粮食不必跟性别挂钩”,当然,自媒体们的文章多是煽风点火,甚至直接嘲讽。想出这种主意的店家是真的聪明,舆论带火先不说,如果直接推出“小份”,那人们的心理是东西少了价格要降,但是“女版”可就不一样了,成本低了,售出价格不变,利润就高了,正面宣传的话那就是特意照顾女生们推出的产品,还能赚一波好感。


辽宁:推出N-2点餐模式:辽宁倡议10人聚会点8人菜

向“剩宴”说不!近日,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辽宁省饭店餐饮协会联合向全省餐饮行业企业发出的“致全省餐饮企业的倡议书”。倡议提出,要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常态化工作落实好,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到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本文图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辽宁日报”

本文图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辽宁日报”

值得注意的是,辽宁发出的倡议号召,针对大型聚会,餐厅可实行N-2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8个人的菜,不足时适当增加菜品,合理搭配,科学用餐,不攀比消费,不暴饮暴食,确保顾客吃好的同时,从源头杜绝浪费。此前,湖北武汉、河南信阳、湖北咸宁等地的餐饮行业协会也曾发出“N-1点餐模式”。

此外,倡议还提出,建议并倡导餐桌服务新方式,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经营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就餐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环保的品质服务。

辽宁急速响应,让人以为各地马上就要继续跟紧推出“N-3”,“N-4”了,结果被主流媒体叫停。


国家卫健委发布减油宣传核心信息 建议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王秉阳)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2020年9月1日是第14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9月1日至9月30日国家卫健委将开展202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

本次宣传主题为“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此外,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十条减油宣传核心信息:

(一)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摄入过多会影响健康。

(二)植物油和动物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三)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四)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等烹调器,均可减少用油量。

(五)家庭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总量控制。

(六)高温烹调油、植物奶油、奶精、起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克。

(七)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的零食,如饼干、糕点、薯条、薯片等。

(八)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坚持选择少油食品。

(九)减少在外就餐频次,合理点餐,避免浪费。

(十)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完)

此前报道:

1.3亿吨缺口引发焦点关注:中国粮食到底够不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下称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月17日发布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粮食又不够了?一时间市场风起云涌,民众也开始心生忧虑。

缺口中八成是“动物口粮”

未来1.3亿吨粮食缺口问题,因为没有报告的具体分项数据,经过不断发酵的舆论之后,让不少民众开始忧心忡忡。

其实是自己吓自己。

第一财经记者研究发现,报告中提到1.3亿吨的粮食缺口,相比中国庞大的粮食生产能力,并不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而且根据最近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进口的粮食当中,给人吃的口粮占比更不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粮食产量6.58亿吨。

同期,中国粮食进口量约1.15亿吨,其中:大豆进口8804万吨,小麦进口310万吨,稻谷和大米进口308万吨,谷物及谷物粉进口2047.00万吨。在进口粮食中,大豆位居第一,居第二位的谷物及谷物进口粉包括玉米、高粱、大麦等粗粮。

因为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中国粮食的消费量,假设2018年中国生产的粮食加上进口的粮食全部消费,总量是7.73亿吨,进口的粮食1.15亿吨占全国一年粮食消费量的比例为14.9%。

进口粮食占比15%左右,与国外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差不多。

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2019市场年度,中国小麦、大米、谷物(含玉米、高粱、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的消费量分别是1.25亿吨、1.43亿吨、2.87亿吨、0.85亿吨,总和是6.4亿吨。

同期,中国上述粮食作物的进口量分别是314.5万吨、280万吨、1054万吨、8254万吨,进口粮食总和为0.99亿吨。

按照上述数据,中国进口粮食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为15.5%。

从粮食全口径来看,中国粮食自给率可以达到八成以上;如果将口径缩小到主粮(小麦、大米、玉米),《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8.75%,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

im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口的粮食中,大豆和玉米占了绝大部分,大豆、玉米主要是给生猪、禽类、水产这些动物做饲料,并不是给人吃。根据上述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仅仅大豆进口一项就占比总进口量的近八成。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到2018年,全国居民谷物年人均消费量从138.9千克一路降低至116.3千克,而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在内的肉类年人均消费量从25.6千克增至2018年的29.5千克,禽类消费量从7.2千克增至9.0千克,水产品从10.4千克增至11.4千克,蛋类和奶类消费也明显增加。

这些年,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大豆和玉米一路飙升,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2019市场年度,中国进口的大豆和玉米总量为8702万吨,占进口粮食总和0.99亿吨的比例为88%。

中国现代化还在进一步推进,未来作为口粮的大米和小麦用粮食占比预计会进一步降低,生产肉蛋奶需要进口的饲料用粮继续增加,这是社科院预计的1.3亿吨粮食缺口的背景,这样的变化,此前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这是消费方式的巨大转型,已经不能用粮食不够吃来解释。

大米将连续两年净出口

中国人现在消费的口粮,主要是大米和小麦,其中大米这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现在不仅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吃大米的也越来越多。

爱吃大米的人多了,而且消费者希望吃到风味独特的大米,拉动了大米的进口。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这种现象持续多年。

以2015/2016市场年度为例,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进口大米460万吨,出口约37万吨。

到了2018/2019市场年度,中国进口大米的状况发生了改变。当年,中国的进口量降至260万吨,中国出口的大米达到272万吨,比进口大米多出12万吨,是5年来第一次成为大米净出口国。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9/20市场年度,中国大米出口量进一步增至340万吨,而大米进口量继续缩减至230万吨,中国将连续第二年成为大米净出口国。

中国能成为大米的净出口国,是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的大米库存。2019/2020市场年度,中国大米期末库存约为1.18亿吨,数量约占到全世界库存量的一半。大米不能久藏,否则品质会出现退化,从加快流动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上就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会继续从泰国、越南等进口口味好、价格低的大米,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同时也会将拥有相对优势的大米出口到国外市场,实现资源的双向流动。

自给自足还是根本

国内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土地越来越稀有。从纯经济回报的角度,同样一块土地,用来发展工业,或者发展房地产业,经济效益毫无疑问将碾压粮食种植,而且近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中国因为托市收购粮食价格处于高位,成为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高地”,自己种粮食还是出海买外国粮食?争议的声音不小。

吃饱的问题还得靠中国人自给自足。

中国有14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粮食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多年来中国用占世界总面积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粮食展望报告显示的信息,2019年全球谷物类粮食产量约为27.22亿吨。中国2019年的粮食总产量接近6.64亿吨,约为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4.4%,且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数十年都是全球第一,远超其他国家(第二名是美国,粮食产量整体在5亿吨左右波动)。

img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粮食消费体量,如果不能在粮食特别是口粮上高度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的话,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能满足这个需求,进口粮食可以作为补充和调剂,但绝不可能成为满足国人口粮需求的主要解决方案。

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口粮必须自给,其它,尤其是肉类,可以考虑适度进口,这样也是保护中国的环境、节约资源。

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报告称,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在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为1.24亿人。

随着中国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农业技术不断提升,虽然未来的粮食安全压力依然存在,但现代化农业的高效率能弥补农业劳动力流失、耕地抛荒等问题带来的粮食缺口,农业人口占比逐步减少是必然趋势,且缺口数量相对于整体粮食消费量的占比,依然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部分确实可以通过进口来补充和调剂。中国使用少量的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购买一定数量的粮食,可操作且性价比高。

但归根到底,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粮食自给自足关系到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中国不可能把这一战略命脉寄托在进口渠道上,靠进口养活14亿中国人不现实,饭碗端牢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自己。

今天这则新闻算得上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了,半个多月后节约的大棒已经不满足于粮食了,一切进嘴的都要节约,看来是要勒紧裤腰带了,可是中国这个地理位置,这个天然反配的资源,于现在的人口,就是无法做到粮食完全靠自己,所谓的饭碗端牢的安全感就是像一些宏伟的口号一样不可能实现的。绕这么大的圈子,还不如搞好国际关系,遵守主流规则,放弃小聪明来的现实,有用,安全。

赞(0)
转载需标明出处Lee's Blog » "节约"运动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