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记录个人心得等

41.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造假套路?

近些年来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新闻层出不穷,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就有59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问题被证监会处罚,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财务造假的套路有很多,我们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常用的八种造假套路以及识别套路的方法。

第一种,上市公司直接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收入就是无中生有,是这八种财务造假的套路中最恶劣最过分的。金亚科技在上市之前通过虚构客户、虚构业务、伪造合同虚增利润达到发行条件,上市之后又故技重施,董事长亲自指挥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的财务造假,据说每个季末财务人员会将真实利润数据和目标利润数据报告给董事长,最后由董事长来确定当季度对外披露的利润数据。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的还有雅百特,雅百特直接虚构了在巴基斯坦的海外工程,伪造了全部单据,直至巴基斯坦方面回应称没有合作项目,才将这个弥天大谎揭穿,雅百特因此被称为A股的造假大王。所以对于业绩一直不好的企业,突然业绩有了质的飞跃的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和注意,

第二种,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只有在履行完合约义务时才能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或者推后确认都是违反会计准则的。恒顺众异,现在改名叫“青岛中程”,这家公司为了避免报表上2014年的亏损,在合同未完工的情况下提前确认了2.92亿元的收入,使14年的净利润转亏为盈,董事长被罚10年市场禁入。这个例子提醒投资者,对收入波动比较大的公司,需要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做重点分析,尤其是有完成度情况的建造工程。

第三,转移费用、少计费用。这是说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比如ST昆机, 2013年至2015年期间公司实际内退了657人,但在财务记录中内退374人,通过少记内退人数减少管理费用两千多万,期间高管的薪酬也全部没有计提,少记管理费用共312万元。要识别这类造假,应该观察企业业绩与费用是否匹配,如果费用下降很快,就要着重观察企业是否有少记费用的嫌疑。

第四,提前或推迟确认费用。同收入一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只有在实际发生费用时才确认费用。比如大智慧公司曾把年终奖推后发放,本应该在2013年确认的3000多万年终奖,推迟到2014年1月发放和记账,这样推迟确认费用使大智慧13年净利润增加了2500万元。对于这类造假,也应该重点分析费用的异常变化。

第五,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有八种,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等。计提的原因很直接,应收账款变成坏账了当然要计提损失,扣掉利润,这里面有很多操纵利润的空间。

向日葵这家光伏企业在2012年亏损3.5亿,这里面有1.72亿的资产减值损失,而第二年,向日葵通过存货跌价准备转回0.53亿元,于是2013年扭亏为盈。这一来一回就有点操作利润的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如果照常经营,公司在2012和2013年都会亏损,所以向日葵就把所有的亏损都放到了2012年,而在2013年通过转回来扭亏为盈,这就是常说的“业绩洗澡”。如果一家公司在净利润0线附近反复波动,那就需要仔细看看他是不是在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这个科目操纵利润,

第六,突然增加的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指的是与企业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或支出,像政府补贴、自然灾害造成的亏损都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这些收入和支出对最终利润有一定影响。

比如我们在前面课中提到的圣莱达,它是一家做水加热生活电器核心零部件的公司,2015年12月预计全年净利润是亏损,就动起了用非经常性损益填补亏损的歪脑筋。当时圣莱达和一家影视公司签订合同,规定说一个月后如果你没有拿到一部电影的版权,就要赔偿我1000万元,果然,一个月后圣莱达就把这1000万元收进腰包,计入营业外收入,最终避免了全年的亏损。但实际上是两家公司一起演了一出戏。要识别这类造假,可以看报表中收入结构这一栏的异常变动,如果前三季度主营业务亏损,第四季度突然通过非经常性损益使得全年总利润为正,就得警惕这个非经常性损益的来源。

第七,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虚报一些资产和隐瞒一些负债都可以让财务报表更好看。比如,龙力生物在2017年年报中隐藏了16.8亿元的借款,隐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减少借款产生的财务费用,提升业绩,二是隐藏旧借款去贷新借款。如果不是因为债务违约被证监会调查,龙力生物可能还会一直“借新补旧”。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很难去识别此类财务造假,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一家公司账上有充裕的货币资金还去大幅举债,就说明这些货币资金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八,重组造假,这个造假并不是对自己公司造假,而是对要重组的非上市公司造假。步森股份是一家服装出口的上市公司,2014年的时候总市值已经很低了,基本上成了一个空“壳”,想通过重组康华农业进入农业行业。初衷和想法都是不错的,但问题就在于康华农业的数据严重注水。在2011到2014年间,康华农业每年虚增了40%的收入。其实早在重组公告发布后,就有人撰文质疑重组了,这类文章如果有理有据,是值得投资者看一看的。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我们说了八大类造假套路,有虚构收入、转移费用、业绩洗澡等等,要识别这些套路需要投资者对财报中的异常变动保持警惕,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关注网络上的质疑文章,如果其言之有理,都是值得参考的。

赞(0)
转载需标明出处Lee's Blog » 41.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造假套路?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