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记录个人心得等

8.未来大周期:为什么中国经济不可能重回8%

我们这一章的内容是把握宏观经济周期,前面几节课我给大家讲解了如何判断经济周期,以及不同周期下应该如何投资,这些主要是告诉大家一个理论框架,最重要的还是判断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周期。

经济周期其实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长期的大周期,一个是短期的小周期。举个例子,就像一个人一样,大周期指的就是从幼年到成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一个周期可能持续数十年,小周期指的就是你短期之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比如一份工作,一份学业等等。经济周期也一样,要判断我们现在的小周期是复苏还是衰退,是健康还是不健康,首先得搞清楚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大周期,看看我们是处于青春期还是老年期。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处于高速成长的青春期。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的实际GDP增长了33.5倍,年均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2.9%。这个成绩不仅创造了我们的历史,也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一个奇迹。但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尤其是2015年之后,我国的年度GDP增速二十年来第一次跌破了7%,截至2018年三季度, GDP增速已经触及6.5%的新低。

在这种连续下滑的环境下,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出现了两种论调。一种是乐观派,他们认为这种下行是短期的,甚至认为未来中国还能重回8%,另一种是悲观派,他们认为中国正面临上世纪90年代日本面临的挑战,可能会出现类似当年日本的危机甚至崩溃。

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依据,但都过于片面,我今天想告诉大家,中国既不是乐观派心中那个曾经青春年少的中国,也不是悲观派心中90年代的日本,我们的未来可能介于两者之间,经济降速是确定的,但不至于重蹈日本的覆辙。

这期先说第一个判断,为什么说经济降速是确定的呢?道理很简单,经济增长就像人的个头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长个子,一个国家也一样,从全球经济的历史来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永远青春不老,中国自然也不会例外。二战后经济增速连续25年保持在7%以上的只有13个经济体,剔除掉香港、新加坡等微型经济体,实际上只有8个经济体创造了高增长奇迹。

而除了中国,它们在高增长的第四个十年里全部都跌落了神坛,区别只是下跌的幅度而已。有的比较剧烈,如日本一下子减速到5%,有的则相对温和,如韩国仍保持了6%左右的增速。

中国现在也步入了这样一个从高速到中低速的换挡期,就像中央反复强调的,这是我们的新常态,不是主观上出一些刺激政策能够改变的。最典型的就是2015年之后,我们搞了十几次的降准降息,搞了几万亿的PPP和基建项目,但我们的经济依然没有回到8%。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新常态?因为支持过去四十年高增长的红利发生了变化,正在慢慢消退。

第一个变化是人口红利的消退。GDP最终是由人生产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占比是决定长期增速的核心变量。过去四十年,尤其是前三十年,受益于上世纪的两次生育潮,我们的劳动力人口快速增加,一方面让我们拥有了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使我们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世界工厂,另一方面房地产需求随之爆发。

但近几年,我国的人口已经迎来拐点,劳动力从2013年开始出现下降,老龄化愈发严重。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的生育率也在下降。放开二胎的政策出台后,不仅没有出现预期的新生婴儿潮,反而在次年生育率继续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却在快速增加,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从2002年的7.3%提升到17年底的11.4%,而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仅5.3%。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也就是说,2002年时我国就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之后这个过程一直在加速。

这样的人口变化一方面会推高劳动力成本,让我们的制造业面临外流压力,比如现在的衣服好多都已经不再是made in china,而是变成越南、印尼制造了;另一方面也会让近些年最重要的房地产引擎逐渐熄火,所以从长期来看,房地产曾有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我们要面临的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是全球化的红利消退。大家今年肯定听了很多贸易战的新闻,很多人开始不太适应,就在2017年底,特朗普还兴高采烈的在故宫喝茶,怎么转眼就变了呢?其实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面临的问题。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成为这一轮全球化红利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我们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稳定的制度优势,先后超过法国、德国、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我们的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在入世后持续上升,最高达到60%。而且我们的出口远远超过了进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贸易顺差。为什么美国人视我们为眼中钉?就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贸易顺差太大了,按照我们的统计,2017年中美贸易顺差大概2700亿美元,而美方的统计更高,高达3700亿美元,他的贸易逆差有一半来自于中国,这样近段时间美国的各种贸易战举措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从经济学来看,贸易逆差并不意味着美国受损了,实际双方在贸易中都受益了,比如美国人民其实享受了更便宜的商品,但这些事实美国官方是不会理会的,因为他们现在对中国的過制根源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政治因素。本质上是中国的快速幅起遇上了美国的民粹主义,特朗普政府就是希望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发动新冷战来转移国内就业和政治压力,赢得老百姓的支持。这和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遏制如出一辙,甚至连招数都很类似,先是贸易战,后面还可能有金融战。

不管中美局势短期如何波动,长期来看,未来十年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讲“中国制造2025”,美国讲建国250周年(2026年),普京总统讲,在新的任期要把俄罗斯的GDP提升到世界前五位。中美俄的国家战略出现了交集,都在争夺全世界的话语权,这样势必产生冲突,只不过是冲突大小的问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多年所享受的全球化红利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大周期来看中国经济,我们不能盲目乐观,随着外部全球化红利和内部人口红利的消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是必然的长期趋势,想要持续的重回8%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是我们做任何投资甚至工作都必须认清的一个基本背景。当然,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盲目悲观。

<!– more –>

image615df4cbe87ee4b6.png
赞(0)
转载需标明出处Lee's Blog » 8.未来大周期:为什么中国经济不可能重回8%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